中日论坛主席Matsumori教授谈:预警反应系统:丙型肝炎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
2007年长城会期间,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心肌病和心衰研究主任Akira Matsumori教授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黄榕翀专访。 《国际循环》:您在本次会议上做了题为“Hepatitis C Virus-Deriv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兴趣,你是否可以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研究内容? Akira Matsumori教授: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许多不同类型心脏病的病因之一,但是,很少医生了解丙型肝炎性心脏病,更别说治疗了。全球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非常高,平均3%左右,但是由于很多情况下不易发现,因此治疗不及时。丙型肝炎性心脏病通常缓慢起病、表现隐匿,但心脏损伤弥漫严重。 我们研究发现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有17-37%患者出现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多种临床类型的心脏病。研究表明,丙肝病毒感染与血管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有关,导致心脏事件增加。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丙型肝炎的筛查。NT-proBNP升高被认为是心肌炎导致心力衰竭的一个敏感特异的指标,而我们发现丙肝抗体阳性的患者循环血中NT-proBNP同样显著升高,中国学者Wang L去年报告了他们小组的研究结果,发现正常人、乙肝患者和丙肝患者体内NT-proBNP水平依次增加,且丙肝水平患者NT-proBNP远高于其他两组人群。巴基斯坦Sheikh S等也得到类似结果,与我们研究结果一致。原位杂交结果发现扩张型心肌病心脏中HCV RNA表达增加。据此,目前认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引发慢性炎症,继而心肌纤维化、心肌坏死、心肌肥大,最终导致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以及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等心脏病。一般来说,丙肝病毒急性感染后,85%转为慢性肝炎,20%进展为肝硬化,最终约有6%出现肝功能衰竭,4%发展为肝癌。而丙肝性心肌病可能多无肝炎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急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转为慢性炎症,致心肌纤维化,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因此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监测网络,了解由感染引发的心脏病的发病情况,从而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 《国际循环》:随着心脏病学研究进展,目前认为许多心血管疾病与炎症有关,比如冠心病、心衰,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心衰也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吗?如果是的话,NT-proBNP可以作为一个特异性的评价指标吗? Akira Matsumori教授:如您所说,确实感染或者说炎症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研究证实,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新近研究也发现,心衰同样是一种炎症性疾病,通过以NF-кB 为核心的多种途径促进其进展,许多炎症因子如TNF、CRP和黏附分子等细胞因子在心衰发病过程中均可见明显升高,但是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生化标志物。我们研究中提及的NT-proBNP是一种敏感的标志物,但特异性不强,因此今后的工作仍是集中于寻找和心衰相关的特异性标志。 《国际循环》:各种炎性标志物是否改变您对心脏病的处理方式? Akira Matsumori教授:正如我前面所说,尽管许多研究证实心衰与炎性标志物的关系密切,但是由于缺乏特异性,因此目前临床工作中还是作为病情变化的参考,还需要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指南结合患者病情给予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