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1日的第20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中德心脏病学论坛上,上海新华医院的李毅刚教授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的最新进展。
心脏性猝死SCD全世界每年发生9百万起,生还率<1%,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占SCD的80%。VT治疗的目标在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包括药物、电复律、电除颤、射频消融等不同手段。
VT药物选择需依据患者的基础心脏疾病、心功能状态。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经多个临床试验(如CAPS、CAST、CASTII、IMPACT)证明,可升高患者总死亡率,如在14项研究共90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利多卡因可升高死亡率。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可提高VT患者的生存率。决奈达隆在重度心衰患者中,虽对VT有效,但与安慰剂比较,总死亡率有增加趋势,其中心血管死亡率增加明显,所以患者的选择在药物治疗中很重要。 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证据很少,新的治疗指南指出识别VT关键峡部,进行灶性消融是提高导管消融疗效的重要手段。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的基质标测和线性消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心肌梗死后VT的复发,但死亡率没有改变。影像学准确确定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能为导管消融提供指导,如CT与CARTO结合、MRI延迟增强与CARTO结合,以及心内超声指导标测和消融。
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重要武器。2008年的ICD指南指出心肌梗死后ICD一级预防效果超过二级预防,心梗后>40天、心功能II/III级伴EF<40%或心功能I级但EF<30%是ICD的I类适应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